《现代教育管理》
白话散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现代小品文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年代初,周作人发表了《美文》并进行了大量的散文创作;20年代中期,他将这些散文统称为小品文。经过20年代“五四”学人的努力,小品文逐渐普及,到了30年代“小品文运动”发生时,小品文的说法已广为人知。然而,一般所说的现代小品文是以30年代的作品为代表的,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倾向忽略了现代小品文的形成及社会文化语境的取径。 文艺意义上的中国小品文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末期。在近代,小品文在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同时,吸收了外国文学和白话文学的要素,经过几个阶段之后,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20年代开始更稳定地成为文学品类之一。30年代,小品文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众多小品文专门杂志。提高小品文知名度的直接契机是林语堂在1934年4月创办的小品文专刊《人间世》。他还在翌年9月创办了杂志《宇宙风》,通过提倡兼具白话文的易懂和文言文的优美于一体的 “幽默”小品文,使小品文流行一时。 以往对中国现代小品文的研究只以小品文最为兴盛的30年代为考察对象,几乎从未关注过本文关注的20年代。整体来说,对小品文的研究也并不兴盛。这是因为在文言转换至口语的时期,小品文被认为只是没有特定形式的白话短文,其文学和思想价值被人忽视。另外,由于小品文本身内容远离政治,以鲁迅为首的著名文学家批评小品文是“消闲”文学,对小品文消极评价的倾向现在仍然存在。实际上在日本,30年代时,竹内好曾在中国文学研究会的机关杂志《中国文学月报》编辑“现代小品文专辑”,开启了对中国小品文好评的时期,但因战争而停止。 那么,现代小品文究竟为何物?它不仅是散文的一种,也是现代文学中一种新的文类以及现代教育的一种方法。换言之,它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中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小品文的近代意义因此不限于文学范围。 现代小品文的建构,除了周作人以外,夏丏尊(1885-1946)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实践新文学,他在现代中国最早提倡“小品文”,并在中学进行小品文教育;与此同时,他在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文章作法》第六章,也专为小品文而设。其著作随着20年代中国教育、出版、文学的成熟普及到全国,并得到了少年男女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兴起受到了日本小品文的直接影响。据笔者考证,夏丏尊所编的《文章作法》,其内容几乎全部翻译自日本水野叶舟(1883-1947)的著作《小品文练习法》(新潮社,1918年)①参阅拙稿《白马湖派小品文与春晖中学》,中国文艺研究会《野草》第88号,2011年。。虽然他并未承认,也未曾有人指出,但考虑到夏丏尊的小品文作法作为文章教育的辅助教材所受到的欢迎,成为了文章教育的一种规范,并对后来民国时期的文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是无可忽略的事实,因此,有详加讨论的必要。 周作人对中国现代“小品文”的成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过去曾受到包括日本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影响的他写作了 《美文》(1921年)。1926年,他重新评价了明代末期的小品文(《〈陶庵梦忆〉序》)。在这一时期,他融合了外国文学和古典要素,创造出了在文学上完成度极高的小品文。 本文在研究现代中国“小品文”时,不但关注周作人,而且关注夏丏尊。鉴于夏丏尊将日本小品文带入中国的事实,需要说明之前较少人关注的水野叶舟和日本小品文的消长,以及夏丏尊的小品文教育实态,尽可能地阐明受到日本小品文影响的现代中国“小品文”的兴起过程和20年代中国小品文的实际状况。具体做法是比较夏丏尊所提倡的小品文及其《文章作法》从水野叶舟的《小品文练习法》受到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现代小品文的跨越性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一、“小品文”的名称 “小品”本来是和佛教中“大品”相对的用语。最早登场是在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的“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据目加田诚氏《世说新语·上》的注释,这里的小品是指《小品般若经》②目加田诚《世説新語·上》(新释尺漢文大系第76卷),东京:明治书院,1975年。参阅同书1979年(第5)版,第270页。。《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载有陈延之撰《小品方》十二卷,但这里的《小品方》(别称《经方小品》)是本医书。《世说新语》梁刘孝标注称:“释氏 《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那么在中国,“小品文”一词是在何时成为一个文学概念的呢?合山究在《小品文学と张潮》③合山究《小品文学と张潮》,九州大学教养部《文学論輯》第24号,1977年。中认为,“小品”是在明末清初时开始被广泛使用。“小品”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用语,加上“明代中叶以前的文学作品完全未使用小品一词,应为在明代后期开始使用。就我个人推测,最初使用这一词语的人应该是在陈继儒时期”。因此,文学意义上的“小品”,应于明代末期成立。 二、小品文作家水野叶舟 在现代中国,最初介绍水野叶舟的小品文的是1923年9月22日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叶舟的《深夜の风》被翻译刊载在这一期的《小品》栏。在20年代的文艺报刊中,这是最早出现的小品栏目。次月4日,《小品》栏还刊登过苴英的《给故乡朋友的话》,但此后《小品》栏一时中断。至1924年4月,《小品文》栏和《杂感》栏及《散文诗》栏同时登场,并刊登了春船的《白马湖之春》(18日)、蔚南的 《龙山梦痕》(24-26日),《小品文》也由此成为《觉悟》的定期栏目。另外,据笔者对20年代文艺杂志的调查,在1920至1922年,存在将海外随笔和翻译文学作品的标题加上“小品”二字的倾向。叶舟的小品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在中国文坛。 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中,水野叶舟几乎从未被关注过。由于夏丏尊的小品文系取材于水野叶舟的《小品文练习法》,本节先介绍水野叶舟在明治末期至大正时期的活动经历,同时尝试介绍日本小品文的变迁。另外,由于本节涉及较多日本文人和日本杂志,因此除了公历年外,也加注了日本的年号。 水野叶舟(MIZUNO Yoshu)本名水野盈太郎(MIZUNO Michitaro),是活跃于明治末到大正的小品文作家,也是小品文的开创者。叶舟在初中毕业前后开始作诗。在未能考入第五高等学校之后,他加入了与谢野铁干主持的文学社团“新诗社”(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团体)。叶舟在担任 《明星》编辑助手的同时,也在铁干的指导下作诗。但后来叶舟与铁干的关系不睦,被逐出新诗社。此后,叶舟参加了与他同样退出新诗社的窪田空穗心、吉江孤雁以及中汩尺临川、太田水、蒲原有明、小山内熏苹重等人创办的杂志《山比古》(白鸠社,1902年5月创刊),并且发表了诗歌。此外,他也向《白百合》(纯文社,1903年11月创刊)、《白鸠》(纯文社,1905年11月创刊)投稿诗歌和小品文。叶舟在同一时期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1905年毕业于该校政经科。毕业后,叶舟受到高村光太郎的很大影响,有志成为一名文学家。①参阅《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东京:讲谈社,1977年;《日本文学全集》第72卷別卷,东京:筑摩书房,1969年,第289-290页。 当时的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席卷文坛。刊登自然主义文学的《早稻田文学》和《文章世界》等杂志都是在1906年创刊的。一般认为,这一文学思潮使诗人的叶舟转向散文和短篇小说。由于这时出版的叶舟诗歌集很受读者的欢迎,文艺杂志社和有影响的报社开始约请叶舟创作短篇小说和小品文,使其迅速成为一流作家。190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集《あららぎ》(araragi),接着在1908年出版了小品文集《响》,此外还付梓了一些诗集和短篇小说集、小品文集、文章指南等书籍。到了大正时代,叶舟编辑了小品文集 《草与人》(植竹书院刊,1915年),该书收集了十年以来叶舟所写的七八篇小品文,出版后得到了高村光太郎的高度评价。叶舟在晚年还印行过《明治文学的潮流》(1944年)。除了评论、纪行文、书信文以外,他还撰写了童话作品,并且从事过罗马字问题和民俗方面的学术研究。叶舟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②有关水野叶舟的先行研究中,几乎没有涉及小品文。主要先行研究有冈野他家夫《水野葉舟と初期の作品》(《日本近代文学》第13号,1970年)、佐藤浩美《忘れえぬ赤城―水野葉舟、そして光太郎その後―》(名古屋:三惠社,2011年)等。 三、日本“小品文”的兴起——以投稿杂志《文章世界》为例 之后需要确认的是,在日本“小品文”一词何时出现,并且经过怎样的过程,在文坛中固定下来。以下通过一些资料,略述日本小品文的成立史。 在《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中,对小品文的说明如下:“明治三八、九年至大正初年时期,在报纸杂志的投稿文艺栏等文坛流行的一种散文。正如‘小品’其名,其基本条件是必须为短文。初期是指长度为原稿用纸一、二张的短文。”关于小品文的内容,《大事典》的说法是:“最初主流是单纯的感想文、抒情文。但之后随着读者的反应而篇幅逐渐扩大,从数张到十多张原稿用纸不等,其内容也包括从叙事、写景文至论文等广义的随笔。”其中也有接近小说的文章。 这里想特别关注由田山花袋编辑的文艺杂志《文章世界》(博文馆、1906(明治39)年创刊),因叶舟曾多次向该刊投稿小品文。《文章世界》在之后和《早稻田文学》并列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据点,是一本在“刊登大家诸名士的文章谈义”的同时,也提供“读者诸君笔战战场”、特别关照小品文投稿的文艺杂志③水野叶舟在《文章世界》发表的短篇小说及小品、日记、书简、评论等共计超过80篇作品,是该杂志的重要供稿者。除了投稿之外,他还担任了19期抒情文与书翰的选编者。。叶舟就是其主要投稿者之一,并且他也经常投稿 《趣味》《中央公论》《新潮》《中学世界》等杂志和报纸。这些作品之后经过收集,出版为小品文集。 在《文章世界》的别册增刊号,1907(明治40)年10月的《文话诗话》专号《新式作文法》栏中,刊登过一篇名为《小品文作法》的文章。其中对小品文说明如下: 小品文是指这一时期在报纸杂志刊登的短文。大多只有五行、七行、十行、十五行等。这一字数限制既是限制,也是文章的特质。这一特质正是小品文成立的根本。然而,小品文本为散文。并且,对小品文的限制仅在字数,并不在形式上。其内容也包括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等各种方面。换言之,小品文是将感想文、抒情文、写景文及论文压搾凝结的产物。①《小品文作法》,《文章世界》定期增刊第2卷11号“文话诗话”(“新式作文法”栏),1907(明治40)年10月1日,第100页。 《文章世界》的投稿部分是《文丛》栏,在这里,小品文和论文、叙事文、抒情文、书简文等一同刊登,并且自创刊号即是如此。编辑将在《文丛》栏刊登的优秀作品分设甲乙丙奖,从中可以看出编者训练读者、编辑文章、促进投稿的用心。 有关小品文的形式,《文章世界》将其定义为“十五行以内”。同一出版社博文馆出版的《中学世界》,则在1905(明治38)年1月号开始在读者的投稿栏目中设立《小品文》,字数要求是“八行以内,每行二十四字以内”。而《文章世界》对小品文的重视,也可以参考创刊号末尾的投稿规定(《見よ!!!青年男女諸君の投稿募集》):“本志以作文研究为目的,非常欢迎青年男女诸君的投稿。本刊的一半(120页)內容任由各位发挥。” 就以上投稿规定可以看出,小品文被定位为“投书文艺”(投稿文艺),其本质蕴含了对少年男女进行文章教育的自觉意识②参阅红野敏郎《〈文章世界〉の特質と意義》,《文章世界目次·執筆者索引》,东京:八木书店,1986年,第11页。。 四、日本“小品文”的消长——以《小品作法》为例 日本小品文的由来可以参考 《文章世界》1911(明治44)年第6卷第14号的增刊《現世文章の解剖 鴻雁号》。在这一期刊有名为《小品の研究》、包括叶舟在内的11名作家的 “小品”评论,对近年“占据文界一大领域”的“小品”有如下说明: 中国古代在《苏长公小品》等就已使用小品一词,其和今日的小品并不相同。不过,小品也并非指日本的 《枕草子》《徒然草》一样的随笔。然则,现在的所谓小品被认为和英语的写生等属于同一系统,也因此暗含“短”“小”之意。③《小品の研究》,《文章世界》定期增刊第6卷14号“现世文章の解剖 鴻雁号”,1911(明治44)年,第50页。 那么,近代日本小品文是怎样出现,在何时开始流行的呢?一般认为其流行于1907(明治40)年前后至大正时期。 叶舟在《小品作法》(春阳堂,1918年)中论述了日本小品文的消长 (号码系引用者添加):(1)自古以来,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只要是篇幅短小的作品,都习惯将其称为“小品”。这一习惯延续至近代。(2)在新文艺勃兴时期,“小品”这一词汇再次复苏,并不是说小品的性质有了变化,而是指“小品”一词所包括的范围发生了改变。(3)在“小品”一词尚未复活时,曾称这类短文为“美文”。这里的“美文”是指内容较为简单,使用大量修辞,主要描述优美感情的抒情短文。换言之,“美文”是一个将表现美好感情文章通俗化的概念,并非意味着短篇艺术作品。并且,它只是用来区分于评论、诗歌、随笔、报告等其他文体。(4)“美文”这一用法虽曾在文学界盛行一时,但之后自然消失。随着诗歌的兴起,小说的流行,其他文学用语相继诞生。被冠以这些名称的作品是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而自然出现的,“美文”的用语由此消失。(5)在这一时期,虽不知谁最先使用,但“小品”一词开始被用来指代短篇作品(在此之前,曾有人用美术中的“写生”一词来指代短篇作品,但为时不长)。据叶舟所言,经过以上的过程,大概十数年前(约1909年——引用者注),“小品文”一名诞生。叶舟在《小品作法》中解释“小品文”为字数较少的抒情性短文,和 “百字文”“端书文”(即明信片文)等“在短小篇幅内撰写的文章”意思相近。 从以上叶舟所说可以看出,他一贯认为“写文章就是要将自己的目的,自己心里所有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不论是写纪行文、抒情文,还是叙事文等各种文章,这都只是概念的区别,不可因此限制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看出,叶舟不受明确的文章类别所限,将散文诗等也视为“小品”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夏丏尊留学回国后,肯定曾读过明治末期小品文盛行时出版的水野叶舟的《小品文练习法》。虽然未找到直接证实此事的有关资料,而他的留日时期是1905年至1907年(可参考夏丏尊《我的中学生时代》,《中学生》1931年第16号),这时《小品文练习法》还未出世。但是,夏丏尊后来曾翻译出版田山花袋的《蒲团》(1907年)和厨川白村《近代的恋爱观》(1922年)等日本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他在回国后,仍获取并阅读了不少日本当时的畅销文学作品。①夏丏尊这些读书趣味的培养,与他留学过的宏(弘)文学院有关。关于他留学期间的情况,参阅拙稿《夏丏尊と日本―宏文学院留学と小品文受容を中心に―》,《立命館经圣济汩学》第64卷4号,2016年。 五、从美文到小品文 在这里希望详细分析叶舟文中提到的 “美文”。日本的“美文”是言文一致体普及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流行于明治二三十年代。据《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约在明治20年时,山田美妙和二叶亭四迷等人开始致力于言文一致。但直到20年代,随着对欧化主义的反弹,国粹主义和日本主义运动的兴起,才使得传统国文学的古典得到重新认识。这一时期,作为先行者的落合直文等国文学者开始热心尝试新国文体的文章。美文曾被说明为是仿效平安王朝时期的典雅文章,使用雅语,注重修饰,词藻华丽如诗般浪漫流利的文章。”明治30年代以后,“在正冈子规等人试图发展写生文的时期,浪漫美文十分流行,至自然主义时代,言文一致体逐渐固定的时期之前,陆续出版了美文指导书。但写美文的不只包括国文学者,试图进一步理解欧洲思想和文化的先进文学者也经常使用。这一时期的美文不只是花鸟风月式的咏叹,也是传递作者内心深处感受的文体”。 另外,自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出版了众多冠以“美文”名称的书籍。经查当时刊行的有关美文的著作,可以发现,美文经常被用来作为“作文资料”的书籍题名。1898(明治31)年至1912(明治45)年,出版了约50本有关美文的书籍,其中大多数都是作文资料。而在夏丏尊及周作人留日期间出版的书籍,则有《美文韵文之资料》(秋浦先生,博多成象堂,1905年)、《美文作法》(江藤挂华,三省堂,1905年)、《美文作法》(久保天随,实业日本社,1907年)、《美文作法》(田山花袋,博文馆,1906年)等。夏丏尊等中国留学生当时亲身经历了日本“美文”的流行期。 田山花袋在《美文作法》一书中说明,美文是“因浪漫主义倾向和怀抱艺术主义的诸文士的鼓吹倡导而产生”,指出明治末期的美文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并且与其对立的是有自然主义特征的写生文②参阅福井慎二《文学と争する“美文”―漱石的美文·写生文の位置》,《国文学:解释尺と教材の研究》3月号,2006年。。他还指出,“美文并不是一种文体,而是构成各种文体的必要分子”(《美文作法》)。明治末期是言文一致体逐渐普及的过渡时期,在尚未成熟的文坛,意为拟古文的“美文”受到了欧洲文学的影响,随着文学形式的成熟而自然消失。 “美文”之后出现的是意为短文群总称的“小品”。随着这一名称的普及,1909(明治42)年出现了“小品文”这一名称。在从“小品”转换至“小品文”时的文坛,正是自然主义文学鼎盛的时期。自然主义文学是指排除恋爱及空想故事,尊重自我意识及作者观察和印象的客观性,追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文学,是明治末期最有力的文学运动。描写实物及实景原状的“写生文”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主流,也和“美文”正好相反。日本的“美文”转变为“小品文”的过程,也受到了明治末期自然主义流行的影响。 六、媒体与散文体 自明治末期至大正期,叶舟以外的作家也出版了不少小品文集和“文范”。现将这一时期的小品文相关著作列表如下: 明治末期至大正时期有关“小品文”的书籍①参阅国立国会图书馆整理部编《明治期刊回义書目録》第4、5卷,东京:纪伊国屋书店,1974年;《書名索引》,东京:纪伊国屋书店,1976年。(下划线显示为叶舟所作)1905(明治38) 5月 小宮水心《小品文選》(中等教育)石塚書1906(明治39) 5月 村田露月編《小品時文》(应心用文例)文陽堂7月 水野葉舟《あららぎ》金曜社铺圭口1907(明治40) 9月 山路愛山《愛山小品文 第一集》警醒社書店10月 白柳秀湖《離愁》隆文館1908(明治41) 5月 山路愛山《愛山小品文 第二集》警醒社書店12月 水野葉舟《響》新潮社1909(明治42) 1月 田山花袋《花袋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3月 吉江孤雁《緑雲》如山堂書店3月 小栗風叶《風叶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5月 真山青果《夢》新潮社5月 薄田泣菫《泣菫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6月 水野葉舟《恶夢》白光社7月 齋藤弔花《弔花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9月 泉鏡花《鏡花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11月 高濱虚子《虚子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12月 松原至文編《小品文範》(作文叢書)新潮社1910(明治43) 1月 白柳秀湖《秀湖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2月 涉水冫川玄耳《玄耳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4月 水野葉舟《叶舟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5月 夏目漱石《漱石近什 四篇》春陽堂6月 相馬御風《御風小品》(小品叢書)隆文館1911(明治44) 7月 水野葉舟《小品作法》文学木閣、春秋社1912(大正元) 1月 内海弘藏編《小品文範》(作文叢書)成美堂1913(大正2) 5月 田山花袋《椿》(現代小品叢書)忠誠堂6月 正宗白鳥《青蛙》(現代小品叢書)忠誠堂7月 前田晁《途上》(現代小品叢書)忠誠堂7月 吉江孤雁《砂丘》(現代小品叢書)忠誠堂9月 窪田空穗心《旅人》(現代小品叢書)忠誠堂11月 島村抱月《雷下》(現代小品叢書)忠誠堂11月 水野葉舟《郊外》岡村盛花堂1915(大正4) 4月 水野葉舟《小品文練習法》新潮社(翌年5月再版)6月 水野葉舟《草と人》植竹書院1918(大正7) 1月 後藤末雄《小品文作法及び文範》新潮社5月 田秋聲《小品文作法》(新文章速達叢書)止善堂書店9月 水野盈太郎《小品作法》(文芸研究叢書)春陽堂德 总览这一时期的小品文相关书籍,会发现除了自然主义作家和早稻田大学人士外,也有诗人、俳人、记者、剧作家、随笔家等各种领域的作家执笔。1908年末叶舟出版散文诗集《响》之后,从翌年至1910年,隆文馆出版了众多名家的小品文集“小品丛书”,其中包括叶舟的《叶舟小品》(1910年)。1909年12月,松原至文(1884-1945)的《小品文范》作为“作文丛书”之一出版,该书是列举小品文文例的解说书。另外,1911年还出版了叶舟的《小品作法》,开始出现面向初学者和一般文章爱好者的指南书。 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小品文作为一个文学种类的特征虽然不强,但文士创作的“小品”,以及一般文章爱好者在《小品文》栏投稿刊登的小品文,已经开始以出版社和作家为单位被区别开来。隆文馆出版的散文家文集名为“小品丛书”,忠诚堂则名为“现代小品丛书”。另外,还可见题名“小品”的“作文丛书”和作文指南书。 日本小品文的盛行时期,是自隆文馆出版10册“小品丛书”以及叶舟文集出版的1909(明治42)年1月至1910(明治43)年6月。这也和叶舟在《小品作法》中记载的时期吻合。这一时期,《文章世界》的别册增刊号《文话诗话》(第2卷)将叶舟列入了《文坛五十七名家》中。 明治40年代是日本经历甲午、日俄战争后,文学实现近代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迎来成熟期。小品文作家有岛村抱月、小栗风叶、田山花袋等人。叶舟也被列入自然主义立场的作家,但这并不是指他积极表明自然主义立场,而是指其短文的表现技法。这一时期,叶舟除了小品文以外,还出版了《爱の书简》(春秋社、1910年)《日记文》(文学木阁、1910年)等日记和书信,也都是短文。叶舟的这一创作倾向也可从《寄给妹妹的书》(实业之日本社、1912年)、《女子作文》(全书国民书院、1913年)、《一日一信:全年书信实例》(阿弥陀书房、1916年)等书籍中看出。 七、教育与小品文 水野叶舟的小品文究竟有何特色?叶舟在说明“小品文”和“小品”的不同时,对小品文作出了如下说明:“虽说有所限制,特别短的文章,叙事文和抒情文中短小的文章,换言之,短文就是小品文。”(《小品文といふ名稱》,《小品文练习法》,1915年,大正4年)。叶舟认为“小品文”是一种写实的、表达个人感情的文类。他将小品文视为“文章的单位”,并认为“所有散文都是小品文的集合体”(《自序》,《小品文练习法》)。 不过,叶舟不拘泥于文章形态,他更重视表达个人思想及情感这一内部的功能。关于这一点,可参照《响》(新潮社、1909年)的序文。在该书的开头处,他称“将二三年间写过的‘小品’集为一册”,喜好诗歌的自己将数篇短篇散文给朋友看后得到好评,“热爱上了能自由表达自身想法的散文”。叶舟在空漠的散文形式中,将“唤起愉悦的心情”(閃めく样漾水に起こる心持)的作品称为“小品”。不过,也需要注意,他认为“艺术中存在既非散文也非小品也非小说的形式”。并且,叶舟在《小品文练习法》中称,“不想混淆”一般投稿的“小品文”和作为作家文学作品的“小品”,应将两者区分开来。同时,他认为,区分“小说”“诗”“写景文”“抒情文”是“很不自然”,“极难区分”的。叶舟并不是以形式来区分,而是将记录下一瞬间个人的思想及感情的写作看作“小品文”。这一想法自叶舟最初的小品文集 《响》开始就贯彻始终。《小品文练习法》是以当时繁盛的投稿文艺为背景,叶舟将自身的创作称为“小品”,而将投稿者的创作和在投稿栏目发表的作品称为“小品文”。也就是说,在叶舟小品文集《响》出版的1909年,文坛一般将“小品文”用来指投稿文艺,同时也指散文(群)的创作。因此,“小品文”这一名称是在出版社和杂志的支持下浸透文坛的。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日本需要小品文呢?《小品文练习法》记录了这一理由。大正期间新潮社出版的《小品文练习法》大幅修改了之前的《小品作法》,是强调作文实践的文章指南。此书在简述“小品文”意义之后,提供了短文、日记文、书信文的范文并带有解说。书中指出,小品文作为“文章的单位”,是“由于被认作是初学者必学之物,我倾注了自己不多的经验编辑此书”①水野叶舟《自序》,《小品文练习法》,东京:新潮社,1915年。。叶舟认为,初学者可以通过做小品文来提高文章写作能力。这里也体现出叶舟除了创作者、文学研究者以外的第三个身份,即教育者。 叶舟的小品文受到言文一致运动后勃兴的新文坛的支持,作为初学者的文章辅助读本也得到了广泛接纳。《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称其“不同于国文学者流的拟古文派的美文散文,也不同于德富芦花辈的汉文调的美辞丽句,而是开创了散文诗风的清新的新文章”①参阅《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第289页。。叶舟的小品文是因言文一致而产生的“新文章”,也被视为和旧的传统文艺相对立。他的小品文带来新鲜的读后感,被认为是新文章的模范,并受到推崇。 八、《文章作法》与《小品文练习法》 那么,将夏丏尊的《文章作法》中《小品文》一章和叶舟《小品文练习法》比较起来,就知道后出版的《文章作法》继承了《小品文练习法》的目录、解说、例句等全部内容。这就是说,夏丏尊是将《小品文练习法》的内容加以缩译和尽可能不改词序的直译,并且将这篇译文作为春晖中学的国文课讲义讲给学生的。首先来看两者的目录。夏丏尊《文章作法》的第六章《小品文》由以下十节构成: 夏丏尊、刘苹重熏宇《文章作法》第六章《小品文》的目录②参阅《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辑)第2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第一节 小品文的意义 第二节 小品文在文章练习上的价值 (一)可为作长文的准备 (二)能多作 (三)能养成观察力 (四)能使文字简洁 (五)能养成作文的兴味 第三节 小品文练习的机会 (一)日记 (二)书札 第四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着眼细处 第五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印象的 第六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暗示的 第七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中心 第八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机智 第九节 实际作例和添削 第十节 分段与选题 而叶舟的《小品文练习法》则是由A至E的五章构成。各章之下又分有节,目录如下。 水野叶舟《小品文练习法》目录 (A)小品文練習の利益と必要 (一)小品文といふ名稱 (二)小品文と他の文章 (三)文章の熟達に對する利益 (四)觀察が鋭くなる (五)興味がある (六)長いものを書く準備 (七)文章を簡潔にする (B)小品文練習の機會 (一)日記と小品文練習 (二)日記文から小品文へ (三)ハガキ文 (C)小品文を作る用意 (一)細かい所へ目をつけよ (二)印象的に書く事 (三)暗示といふ事(一) (四)暗示といふ事(二) (五)中心といふ事 (六)心持を主としたものに就いて (七)側面から見る―警句 (八)一句で活きる (九)簡潔と云ふ事―比喩に就いて (十)ウイツトといふ事 (D)練習の實際―添削實例 (一)一文にめ上げるまで (二)長い文章を縮める事 (三)俳句和歌から小品文へ (四)添削實例二則 (E)諸家の小品文 (一)叙事抒情を主としたもの (二)議論感想を主としたもの 对比《文章作法》第六章《小品文》和《小品文练习法》的目录,可以发现两者众多词汇一致。 下表是《小品文》一章和《小品文练习法》中一致的部分,以及其近似的程度。两者的说明、例文完全一致者为◎;说明一致者为△;说明、例文部分一致者为○;说明部分一致者为▲;完全不同者为×。 《文章作法》第六章《小品文》与《小品文练习法》相似之处《文章作法》第六章目录(全十节) 与《小品文练习法》对应状况第一节小品文的意义 (A)-2▲第二节 小品文在文章练习上的价值(一)可为作长文的准备(A)-6 △(二)能多作 (A)-3▲(三)能养成观察力 (A)-4△(四)能使文字简洁 (A)-7△(五)能养成作文的兴味 (A)-5△第三节 小品文练习的机会(一)日记(B)-1 △,(B)-2 △(二)书札 (B)-3△第四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着眼细处 (C)-1◎第五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印象的 (C)-2○第六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暗示的 (C)-3 ◎,(C)-4 ◎第七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中心 (C)-5◎第八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机智 (C)-7◎第九节实际作例和添削 ×第十节分段与选题 ×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除了第九节《实际作例和添削》和第十节《分段与选题》外,《文章作法》的各节内容均系程度不同地承袭自《小品文练习法》。 以下具体对比《文章作法》第六章第四节和《小品文练习法》C-(一)《注重细节》的内容。由于夏丏尊较多使用要约及更改章节,《文章作法》长度更短,引用部分并不完全对应。 ◆《文章作法》(第六章《小品文》第四节): 小品文是记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东西,以描写部分为目的;要写全体的事象,当然不是小品文所能胜任的。所以小品文必须注目于事物的细处,就极微细极琐碎的部分发现材料。习作小品文所以能使人的观察精细锐敏,原因就在这一点。①《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辑)第2卷,第81页。 ◆《小品文练习法》(C-(一)): 小品文は部分々々の描寫を旨とする。即ち繪の方で云ふ細部の描寫を旨とする。或る一つの事象を全體として書き現はす事は、形の小さい小品文でははじめから、不可能なのだから、仕方が無い。つて小品文を書かうとするには、事象の細かな處へ注意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細かな處、細かな處をねらつて書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極めて零細な、斷片的なものゝ中に書く可き意味を發見するといふ用意が大切である。②水野叶舟:《小品文练习法》,第54页。 (引用者译:小品文以局部的描写见长。如果用绘画来比喻的话,就是专注于细部的描写。对于篇幅较短的小品文来说,要描绘一件事情的全局是不可能的。因此,写小品文时必须注重事物的细部,并且也必须以细部为目标来写作。写小品文时需要在极其细小和片断的事物中,发现为何要描写这一事物的意味。) 夏丏尊在翻译叶舟的文章时,以尽量不变更语序和逐词翻译为基本做法。虽然两者内容相同,不过再注意比较也会发现专有名词的不同,如在第四节《一年后》范文中“日比谷”等东京地名改为中国地名。同样,在第六节至第八节,其说明和叶舟的小品文说明一致。这些内容也和以上引用相同,虽然主要是逐词翻译,但较多使用要约并变更章节构成,同时删除了日本的专有名词。除此之外,两者的说明和例文几乎完全一致。通过这些也可看出,夏丏尊的《小品文》一章系依据《小品文练习法》编写。 九、两者的差异——夏丏尊小品文的独立性 夏丏尊在第三节《小品文练习的机会》中,以“年轻人生活中最有兴趣的东西”为由推荐读者多写信和日记。这第三节的内容与叶舟书(B)《小品文练习的机会》一至三的内容完全一致。叶舟在《小品文练习法》出版之前,也出版过多本有关日记文和书信文的文章指南。由此可以推论,《小品文练习法》的例文中有较多日记和书信的文章乃是沿自前作。 同时,两者之间也可见一些不同的地方。夏丏尊增加了第九节《实际作例和添削》和第十节《分段和选题》,并且提到了在《小品文练习法》没有涉及的某些作者不详的文章。(据笔者考察,其中一篇是春晖中学的校报《春晖》上登载过的一名叫曹增庆的学生的文章。从其部分日记文和书信系春晖中学学生所作这点来看,《文章作法》可能本来是国文课教学时使用的讲义。)还有,《小品文练习法》使用了日本的地名和人名,如《一年后》出现过“国技馆”“日比谷”等东京地名,而《文章作法》则用唐代诗人崔护诗作《题都城南庄》替代。另外一些不适合少年男女阅读的有关成人男女情爱的例文也被省略。 叶舟认为,写日记可以提供思考如何书写小品文的契机。通过写日记,可以培养出写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度的感想”的“活着的文章”的能力。而夏丏尊认为,写日记“可以打破一切文字上的陈套”,为此他强调让初学者 “体会吟味实生活”。这不是错译,而是有意识的改动,夏丏尊进一步试图给予小品文打破旧文艺的可能性。至于书信,夏丏尊解释为,“只要能表现实生活,就可以使读者引起情趣”,还论述了写作时要注意“真实无饰”。由此可以领会到,他认为小品文是一种能够对抗旧文艺的文体。而这是叶舟并未提出、却为夏丏尊独有的观点。如前所述,这和日本言文一致运动时期对“新文章”的想法相近。 《文章作法》和《小品文练习法》的不同之处,可说是20年代前后中日近代文化进展之不同产生的结果。当时中日社会、文化之间有相当的距离。以确立新文化为目标的知识分子有必要准确认识中国当时的状况。《文章作法》的第六章第一节《小品文的意义》中讲到,“从外形的长短上说,二三百字乃至千字以内的短文为小品文”;叶舟则是用纸的“张数”和“行数”来定义。这也显示出夏丏尊在翻译《小品文练习法》时,确实考虑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十、新风景的发现 夏丏尊鼓励学生写日记和书信等实用性文章,乃是鉴于学生未能脱离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教育现状而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个人,并将此作为重点,由此使得作为读者的“他者”受到尊重。另外,夏丏尊提倡的“小品文”让少年男女关心日常琐事,包含通过使用对话和拟态语等方式,将日常生活忠实再现,排除了既有的文学框架中空想的描写。通过让少男少女观察真实生活和人生,诱发其求真的兴趣;并借助这种方式,转换他们的美的意识,以发现新的风景。由此,夏丏尊的“小品文”教育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不可小视。 以夏丏尊为首的由春晖中学教师组成的散文作家群(即白马湖派)的小品文写作,倾向之一是多用日记和书信体裁。例如,朱自清的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4年)、夏丏尊的日记语体的散文《猫》(1926年)等都是其中代表。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和校报《春晖》半月刊的《课余》栏(投稿专栏)等也有同样倾向。列举学生和夏丏尊的小品文片段如下: 正坐在椅子上,诵读英文,忽然一个蚊子来到脚膝下,被他一刺,我身子一惊,觉得很难忍,急去拍时,已经飞去了。没有多少时候,仍旧飞近我身边,作嗡嗡的叫声,我静静地等他来,果真他回来原处,他撑直了脚,用口管刺入我的皮肤,两翼向上而平,好像在那里用着他的全副精神似的。我拍死了他,那掌上粘湿的血水,使我感得复仇的快感和对于生命的怜悯。①曹增庆:《蚊》,转引自丏尊(夏丏尊)《作文教授上的一个尝试(教学小品文)》,《春晖》第14期,1923年6月16日。参阅春晖中学校编《春晖》半月刊“春晖家园·文献篇”(内部资料),2007年,第20页。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炭,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②夏丏尊《白马湖之冬》,《中学生》第40号,1933年12月。 白马湖派的教师和学生创作了具有这些特点的小品文,其“小品文”教育在之后通过出版媒体在中国广泛流传。现代中国的小品文是夏丏尊自日本进口的,其基础则是构筑于夏丏尊按照中国实情进行改造的文章理念和教育实践。夏丏尊的《文章作法》和水野叶舟的《小品文练习法》的相关性,是日本“小品文”概念和中国相连的佐证。 十一、作为方法的小品文 《文章作法》的《绪言》中提到,由于当时没有面向中学生的作文方法的书籍,加上急迫的教学需要,因此自外国匆忙借用了指导方法。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也传到了中学教育的现场。虽说春晖中学拥有众多名师,但新式教育黎明期的国文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夏丏尊就说过: 国文在学校中,是个问题最多的科目,其中作文教授,尤是最麻烦讨厌的部分。说起这星期要作文,先生学生都大家害怕,先生怕改文课,学生怕作不好,这是一般学校作文教授的现状!(略)用了语体作文,表面上已叫“新文章”了,其实除了把文言翻成白话以外,内容上何尝有一点新气?(略)改变了文体的形式、而不改变作文的态度,结果总无什么用处的。如何可以改变学生作文的态度?我为这问题闷长久了!③丏尊(夏丏尊):《作文教授上的一个尝试(教学小品文)》,《春晖》第14期,1923年6月16日。参阅春晖中学校编《春晖》半月刊“春晖家园·文献篇”(内部资料),2007年,第17-18页。 上述引文准确描述了当时春晖中学的国文课教学问题。夏丏尊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学生的作文态度。因此,其作文教学并非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而是采用了上课时教师修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这一实践形式,以学生修得更实用的白话文为目标。夏丏尊为了探究如何唤醒学生志向的方法,可说是呕心沥血。 设立春晖中学的1922年,正是制定被称为“壬戌学制”的新学制之年,民国初期的学制因此改革为六·三·三制。中华民国教育部为在中学推进“普通教育”,规定在国文课教学中导入“普通常识”④参阅小林善文《第三章中学教育改革の理念と現实泰》,《中国近代教育の普及と改革にする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2年。有关学制的先行研究有今井航《中国近代における六·三·三制の導入過程》(福冈:九州大学出版会,2010年)等。。在普及初等教育尚未实现的当时,中学毕业者虽然是知识阶层的中心,但在旧式国文教学法之下,不少中学毕业者甚至都不会写信和简单的文章,因而,让学生学会写实用文是当务之急⑤参阅种因《对于现在中学国文教授的批判及建议》,1920年《教育杂志》第12卷5期;小林善文《中国近代教育の普及と改革にする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2年,第111页。。然而,学生使用并不实用的华丽词藻的情况仍然存在。 夏丏尊在《文章作法》第一章中论述了“作者应有的态度”。他认为:“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而写出这种文章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真实”和“明确”。这需要作者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并恰切地表达。由此,对作者的人格也有相应要求。而人文一体的想法在《文章作法》中《小品文》一章的蓝本《小品文练习法》中也可见到,在明治末期至大正的日本也有一定程度的流行①参阅姉崎朝风《文はひとなり:樗牛文篇》,东京:博文馆,1912年。。夏丏尊为了写出“真实”且“明确”的理想的文章,对作者提出了精神和态度变革的要求。因此,在国文课教学中,夏丏尊不只注重提高写作能力,也重视唤起自主性的教育,其理由就来源于此。 与此同时,夏丏尊主张教师也需要意识改革。他认为:“一般作教师的,特别的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換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这一敏锐的感觉被称为“语感”。他鼓励教师注重修养,就是为了传递给学生“语感”②夏丏尊:《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个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春晖》第30期,1924年6月1日。参阅春晖中学校编《春晖》半月刊“春晖家园·文献篇”(内部资料),2007年,第71-72页。。 夏丏尊强调教师和学生需要改革对文章的旧有态度,认为小品文正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作文教授上的一个尝试(教学小品文)》一文中,夏丏尊称,指导小品文的理由是“我要声明,我的叫学生作小品文,完全是为救济学生的病起见,完全当作药用的”。以小品文为“药”,是用来治疗学生缺乏自主性和使用华丽词藻的习惯,缺少写作实用文章能力的“病”。在此文中,夏丏尊虽然故意对自己的尝试给予不高的评价,但可以窥见他对教学小品文的信心。 夏丏尊在小品文上期待的是培育建设新社会的少年男女的内心这一重任。就此而言,其小品文实践不仅是文章教育,也可以说是人格教育的一种方法。 结语 本文鉴于夏丏尊引入日本小品文这一事实,通过比较《文章作法》及其蓝本《小品文练习法》,考察了夏丏尊小品文的特色;同时也追述了日本小品文的盛衰,并由此发掘两者的共通点。日本美文和小品文是在言文一致体普及时期出现的新文学形式。以尊重个人为本义的小品文作为散文的一种,本就有着不拘泥于语言和形式的跨越性。当时被视为“进步的国文教师”的夏丏尊不只发现了日本小品文作为一种新文体的可能性,还发现了近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希求由此培育出新型的少男少女。在夏丏尊的教育理念下,小品文在中、高等教育的场域得到实践,加上杂志和书籍等出版媒体的成熟,小品文跨越地区的限隔,普及至全国。现代中国的小品文通过教育和媒体,在20年代后期的文坛一定程度地站稳了脚跟,并传承至三四十年代。现代小品文和社会文化不可分离的关系由此得到确认。 那么,为何小品文在日本是言文一致运动期特有的文学现象,兴盛一时后即衰退,而在现代中国,小品文却得到继承和发扬呢? 夏丏尊等人在“小品文”教育中不仅使文艺杂志这一物质基础成熟了,也引导少男少女进入文坛世界。他们开始以公开发表为前提,书写记载自身思想和感情的日记及书信,开启了以自我表现为目的的创作。这主要是有关日常生活的短文,和20年代后期流行的“革命文学”截然不同,并因此产生了有别于过去的新风景。报章杂志的“小品文”投稿栏目获得了新读者,并将读者变为新作者,提供了自读者变为作者的空间。因此可以说,在《小品文》栏目中实现了互动的文学空间。反过来看,借着“革命文学”兴盛的东风,曾是一般读者的年轻投稿者,获得了公开发表记录日常琐事的文章的机会;而其公开的 “舞台”——《小品文》栏,正是位于“文艺”的空间内。 上述“文学空间”的创新,乃是因夏丏尊集教师、散文家、开明书店编辑三者于一身的结果。1930年,夏丏尊于开明书店创刊《中学生》杂志,并收集该杂志的投稿,于同年出版了《中学生文艺》。与日本的《文章世界》随着自然主义文学运动衰退而短命告终相比,中国的同类刊物可算长寿。现代中国,少年男女投稿者的文学空间持续存在,这一事实也许是使得小品文能长期繁荣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