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

期刊导读

《窗边的小豆豆》的儿童世界 ——『名著与儿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7

什么是学校理想的样子?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不断探索,且众说纷纭。日本黑柳彻子则用文学的方式,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她心中好学校的模样——这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书中有一位深深热爱并懂得孩子的小林校长,他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基于这样的认识,小林校长充分尊重并理解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让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空间。显然,这也是黑柳彻子认可并用心呈现的儿童世界。

“我”有很多缺点

才小学一年级,就被退学,这是小豆豆转学的根本原因。母亲担心小豆豆自卑,直到成人才告诉她真相。那为什么被退学?小豆豆在老师眼里可谓“劣迹斑斑”:上课的时候,把书桌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上课的时候,一直站在窗子边上,为的是等待和宣传艺人打招呼;站着就站着吧,还大声地和燕子说话……“您家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学的话,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受到干扰。”这是老师对小豆豆母亲委婉的说辞。

小豆豆调皮捣蛋,天真烂漫,我行我素。这大概是每一个小孩子都会有的成长经历。我们关心的是,对于每个孩子不同的天性,教育的立场是什么?显然,小豆豆原学校的老师无法忍受她的“恣意妄为”,选择了“放弃”。这令我们想到教育的“规训”。而“规训”,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之所以“规训”,是因为成人将儿童看作“未成熟”的人,用一套成人世界的标准要求儿童,从而为未来生活作准备。脱离儿童生活和经验的外加的标准,只会将教育引向规训顺从之路。因此美国人杜威从他的哲学思想出发,鲜明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只有当教育者尊重儿童天性,并促进其生长,才能使他充满创造力和生命的活力,并将其引入可能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小林宗作校长,小豆豆与他交谈了四个小时。与其说是“交谈”,不如说是校长的“聆听”。他耐心地聆听一年级小学生语无伦次,甚至乱七八糟的自我表达,直到她真的讲完为止。“无论是之前,还是这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了。”小豆豆有着很强的语言表达欲望。但并不是所有小孩子都有这样的特点。

巴学园午饭时间,增添了一个有趣的新节目,由一位同学为大家“说话”。小林校长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吃饭时应该心情愉快地聊天,而不是匆匆吃完;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站在全校五十名学生中间说话,无疑是需要勇气,而且是有难度的。有的小孩子一起头就全部忘了,匆匆鞠躬下去。有一个男孩却无论如何也“不想说”。校长先生鼓励他,那就编一个吧,并启发他想一想早晨从起床,一直到学校都有什么事情。

男孩挠了挠头,先说了一声:“哎——”

校长先生说:

“你看,你说了‘哎——’这不是有话说了吗?‘哎’之后呢?”

男孩又挠了挠头,接着说道:

“哎——早晨我起床了。”

“然后呢……”

一边说着,他一边又挠了挠头……先生说:

“很好。本来觉得没话说,找到了可说的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那个孩子用非常响亮的声音说:

“然后呢……”男孩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然后呢,妈妈对我说‘快刷牙’。”

校长先生拍起手来,大家也拍起手来。于是,男孩的声音比刚才更大了:

“然后呢,我就到学校来了。”

…… ……

先生热烈地拍起手来,小豆豆他们也使劲儿鼓掌。站在正中间的那位“然后呢……”的男孩,也一起鼓起掌来。礼堂里一片鼓掌的声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公众场合讲话的紧张感,而对于某些小孩子来讲,无疑难上加难。巴学园的“讲话”活动,不是要分出孰胜孰劣,而是要消除孩子们讲话的紧张感。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那么,学校就是要为儿童的“生长”提供土壤和令其心安的环境。

现在看来,巴学园也是很早的全纳教育,在这个学校里,除了小豆豆这样的顽皮孩子,还有一些“特殊”儿童。比如高桥君。高桥君的腿非常短,而且像蟹足那样弯曲着。在运动会时,校长专门设置了高桥君适合的项目,让腿短的他轻松取胜。再比如泰明。泰明患过小儿麻痹症,手脚都没有力气。巴学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棵树可以爬,小豆豆为了帮助他,想尽办法拼尽力气帮他爬上了树。当时,“周围传来阵阵蝉鸣,两个人都感到惬意极了”。“而对泰明来讲,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大概正是全纳教育的宗旨,不但让身体有障碍的孩子能够悦纳自己,而且让健康的孩子学会接纳别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天人合一的世界令成年人汗颜,因为他们本没有“分别心”,而我们的教育至少不能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