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

期刊导读

藏医本科人才高等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3

藏医药学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渊源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它的传承历经了口传心授、师徒传承、院校教育的发展,因其科学独特的理论实践体系和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其得以薪火相传,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 藏医药传统师承教育发展沿革

萌芽时期的藏医药虽有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和零散的文献记载,但未能形成系统的藏医药理论体系,因此没有专门的藏医药教育传承机构,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为主,以父子传承、师带徒传承为主。公元8世纪中叶宇妥·宁玛元丹贡布在贡布曼隆(今林芝米林县境内)创建了藏医药发展史上第一座体系健全、运行科学的藏医学校——贡布曼隆藏医学校。招生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人最后达到千余人,有规范的授课体系系统和相对固定的藏医药教材,教学注重讲习、见习、实习相结合,强化医药并重,即学生既通医理,又熟知药性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行医能力,并据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所掌握的程度首次实行职称制度,划分了藏医四个职衔等级[1-2]。

随着郎达玛的抑佛运动,对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文化发展打击颇大,藏医药职业教育场所被迫拆迁,大量藏医药典籍进行伏藏,藏医药的法脉只能秘密在家父子、师徒传承。藏传佛教后宏时期藏医药职业教育基地得到了空前发展,相继建立了哲蚌寺索日卓盘林、日喀则常松堆白林、甲波日卓盘林、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塔尔寺曼巴扎仓等藏医药职业教育基地,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藏医药中坚骨干,促进了藏医药的飞跃式发展[3]。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延存时间最长、影响辐射最广,它具有完整而规范的招生、教学、日常管理考核制度,截止到 1959 年毕业学生近 500 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拉萨等地陆续建立藏医中专教育基地,1985年西藏大学藏医系的成立标志着藏医药人才培养向高等教育过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整合拉萨藏医中专学校、西藏大学藏医系人才师资,于1989年成立了国内首家藏医药高等教育独立学府-西藏藏医学院,随后相继在青海、四川、甘肃等藏区建立了藏医药中、高等教育机构。

2 高等院校藏医药人才培养现状

2.1 高等院校藏医人才培养的优势 民主改革以后,藏医教育已经逐步向规模化的院校教育发展,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国家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其软、硬件平台不断提高,集中了越来越多优秀的智力资源、先进的技术资源、多样的设备资源,新的研究成果,新的信息和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往往在高校最先得到推广与运用。高等学校在藏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社会服务、知识创造、引领文化、国际合作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经过层层选拔,高等学校汇集了大批优秀青年接受教育,高等学校向来是思维最为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的场所。在教育资源相对较好的现代高校进行藏医人才培养,可以让藏医学子在知识学习中真正分享、利用到高校的智力、技术、设备优势;分享到文化和学术思想优势,并更多与同龄精英碰撞学习的机会,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更好地运用于藏医学知识的学习,为藏医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现今西医在基层医疗急救中的明显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的日益普及,对面向临床的藏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藏医扎实、西医诊疗技能够用,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对藏医人才的一致要求。具备多个专业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深厚基础和平台的高等医学院校,能较好地提供藏医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的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资源,在藏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独到的优势。

2.2 高等院校藏医人才培养的不足 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随着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这也是教育教学为何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4]。目前用人单位对现代藏医学子提出的藏医扎实、西医够用、现代技术熟练的要求,但是藏医与中医一样是一种典型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学模式,集中理论授课后赴临床实习缺乏了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藏医药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特色和诊疗技艺,因而曼巴扎仓等传统藏医药教育机构除了集中学习藏医基本理论外,还有通过师带徒的方式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学习和领会导师们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仍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形式,也是目前高等教育院校藏医药人才培养存在的最大困境。